臨渙培乳肉
培乳肉是臨渙一道具有地方風味的特色菜。據《臨渙區志》載,清朝末年,潘孝武到臨渙從事醬菜生意。在醬菜制作中,發現用醬菜汁燒制的肥肉,別具一番風味,經過反復研究,制作出培乳肉。臨渙培乳肉燒制工藝講究,必須以當地培乳的湯汁為輔料,選用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大塊方形,然后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膩,撈出后冷卻,再切成均勻的肉片,淋入培乳汁等佐料調勻,放入碗中或盤中,再上鍋中蒸若干時間,進一步去掉油膩,并將培乳的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出鍋冷藏,食用時再上鍋蒸15分鐘,便可食用。
比起紅燒肉,臨渙培乳肉有兩個優點:一是特有的乳香味,香氣四溢;二是口感好,吃起來肥而不膩。在制作過程中,五花肉經過多次蒸煮,肉質爛,甚至可以在口中含化,回味無窮。
圍繞培乳肉,當地人盛傳:當年淮海戰役總前委首長劉伯承十分喜愛這道菜,而且由吃培乳肉想出了指揮淮海戰役的重大方略——“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這充分展示了老一輩革命家舉重若輕的軍事才華,培乳肉也因此成了臨渙人的驕傲。
臨渙的飯店餐館都以培乳肉為招牌菜,培乳肉也成為親朋好友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臨渙鎮建立多家培乳肉加工廠,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臨渙人 王貴林在原有的制作工藝和風味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其生產的培乳肉已 加工成成品,并采用真空包裝。2007年3月,注冊“貴林”牌商標。2014 年,濉溪縣貴臨培乳肉廠的“貴臨培乳肉”被認定為“安徽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