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淮北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的通知
淮政辦〔2011〕14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淮北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已經市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淮北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2011—2013年)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加快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根據《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現狀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219.56萬人,幼兒園216所,其中公辦幼兒園59所,已審批民辦幼兒園95所,未審批民辦幼兒園62所;在園(班)幼兒39608人,學前三年毛入學率56.2%,學前一年毛入學率80.2%;保教人員2865人(專任教師 1822人),其中公辦幼兒園1105人,學歷合格率85.2%,專業合格率75%。
2011年,全市3—5周歲學前三年學齡人口總數為70344人,規劃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64%,約有45020名幼兒要接受幼兒教育,以平均每班30人計算,辦班數約1501個。2012年學前三年幼兒學齡人口總數為81286人,按照72%的學前三年毛入學率,約有58525人要接受幼兒教育,辦班數約1951個。預計到2013年,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學齡人口總數為90153人,規劃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0%,約有72122名幼兒要接受幼兒教育,辦班數約2404個。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努力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并舉、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充滿活力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適齡幼兒提供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到2013年,公辦幼兒園資源進一步擴大,民辦幼兒園發展規范有序,農村幼兒園辦學水平明顯提升,保教質量顯著提高,師資隊伍日趨優化,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0%,學前一年毛入學率達到90%,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到2015年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95%,學前一年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在全省率先普及學前教育。
(二)年度目標
——到2011年底,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80%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64%以上。新建幼兒園20所,其中城市市區小區配建6所,農村新建14所;改建公辦幼兒園11所,其中城市市區1所,農村10所;擴建公辦幼兒園16所,其中城市市區和縣城城區4所,農村12所。全市2%以上的幼兒園達到省、市縣示范性幼兒園辦園標準。
——到2012年底,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85%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72%以上。新建幼兒園13所,其中農村8所,城市市區5所;改建公辦幼兒園33所,其中城市市區和縣城城區15所,農村18所;擴建公辦幼兒園3所。全市4%以上的幼兒園達到省、市縣示范性幼兒園辦園標準。
——到2013年底,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90%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80%以上,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新建幼兒園23所,其中城市市區和縣城城區12所,農村11所;改建公辦幼兒園24所,其中城市市區和縣城城區3所,農村15所;擴建公辦幼兒園3所。全市6%以上的幼兒園達到省、市縣示范性幼兒園辦園標準,辦園條件和保教質量明顯提升。
——到2014年底,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95%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88%以上。
——到2015年底,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到95%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普及學前三年教育(見附件2、3)。
(三)各縣區建設目標
1. 濉溪縣
目前全縣共有109.77萬人,幼兒園43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2所,民辦幼兒園31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50.1%。2011-2013年,全縣通過改建、擴建、新建、整合教育資源等措施,擴大幼兒教育資源,全面完成幼兒園布局(點)任務,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0%。規劃建設公辦幼兒園71所,其中城區7所(新城區改擴建3所,老城區開發配套新建3所,開發區1所),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19所,村級幼兒園45所。建設村級小學附設教學點(班)99個,辦班總規模達730個;扶持建設民辦幼兒園40所,辦班總規模達280個。
具體規劃:到2011年底,擴建新城幼兒園達到24個班、城西幼兒園達到18個班;重點建設農村公辦中心幼兒園12所,每所不少于9個班;建設村級幼兒園12所,每所不少于3個班;創辦村級小學幼兒教學點和學前班27個。到2012年底,建設中心幼兒園7所、村級幼兒園17所;創辦村級小學附設幼兒教學點和學前班31個。到2013年底,建設城區幼兒園4所、中心幼兒園1所、村級幼兒園16所;創辦村級小學幼兒教學點和學前班41個。積極扶持現有的31所民辦幼兒園發展,支持創建新的民辦幼兒園10所左右。新辦民辦幼兒園規模原則上農村不少于3個班,城區不少于6個班。
資金來源: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將學前教育投入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縣財政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教育經費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達到2%以上,2013年達到5%以上。教育費附加用于學前教育不少于10%。土地出讓金用于教育的資金和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農村學前教育傾斜,縣財政對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建立財政對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辦幼兒園的資助機制,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實施“學前教育資助項目”。廣納社會資金舉辦學前教育,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出資或捐資興辦學前教育。
2. 相山區
目前全區共有40.6萬人,幼兒園78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所,已審批民辦幼兒園42所,未審批民辦幼兒園32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75%。2011-2013年,全區通過改建、擴建、新建、整合教育資源等措施,擴大幼兒教育資源,全面完成幼兒園布局(點)任務,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90%,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全區園所總數增加,城鄉幼兒園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市區、渠溝鎮每3萬人口擁有一所公辦幼兒園,需新建幼兒園12所。農村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數每年遞增,至2013年,渠溝鎮將在土樓、鐘樓、張集新建3所公辦中心幼兒園,每個行政村擁有一所基本滿足幼兒需要的幼兒園(班、教學點)。公辦幼兒園數量逐年增加,公辦幼兒園就讀幼兒比率逐年增長。
具體規劃:公辦幼兒園按每3萬常住人口規劃1所。新辦幼兒園規模原則上農村不少于6個班,城區不少于9個班。到2011年底,改建、擴建、新建1-2所幼兒園,規模不少于9個班;積極促進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建設,建設不少于6個班的幼兒園 2 所;創辦村級小學幼兒教學點和學前班25個。到2012年底,改建、擴建、新建幼兒園2所;創辦村級幼兒園3所,創辦村級小學附設幼兒教學點和學前班33 個。到2013年底,改建、擴建、新建城區幼兒園1所、村級幼兒園4所;創辦村級小學幼兒教學點和學前班35個。繼續扶持現有的民辦幼兒園發展,支持創建新的民辦幼兒園5所左右。
資金來源: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將學前教育投入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區財政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教育經費的比例2012年達到2%以上,2013年達到5%以上,2015年達到8%以上。教育費附加用于學前教育不少于10%。土地出讓金用于教育的資金和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農村學前教育傾斜。
3. 杜集區
目前全區共有34萬人,幼兒園24所,其中公辦幼兒園7所,已審批民辦幼兒園6所,未審批民辦幼兒園11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57.5%,2011-2013年,全區計劃創辦公辦幼兒園36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0%。
具體規劃:到2011年底,建設9所公辦幼兒園。到2012年底,建設13所公辦幼兒園。到2013年底,建設14所公辦幼兒園。2011-2013年,審批10個民辦幼兒園,辦好幼兒教學點、學前班等,使學前教育覆蓋全區59個村居。
資金來源: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將學前教育投入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區財政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教育經費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達到2%以上。教育費附加用于學前教育不少于10%。
4. 烈山區
目前全區共有35.2萬人,幼兒園38所,其中公辦幼兒園3所,已審批民辦幼兒園16所,未審批民辦幼兒園19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54.6%,到2013年,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0%。
具體規劃:到2011年底,建設公辦幼兒園3所,其中改建2所(城區和農村各1所),擴建1所。到2012年底,建設公辦幼兒園5所,其中新建1所,改建3所(城區2所、農村1所),擴建1所。到2013年底,建設公辦幼兒園9所,其中新建3所,改建4所(城區3所、農村1所),擴建2所。有2所以上幼兒園達到市級示范性幼兒園標準,辦園條件和保教質量明顯提升。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建設(見附件4)。
資金來源: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將學前教育投入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區財政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教育經費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達到2%以上。教育費附加用于學前教育不少于10%。
(四)教師隊伍
全市城鄉幼兒園專任教師數量和素質基本滿足保教工作需要。城鄉幼兒園的公辦專任教師數量逐年增長。根據國家和省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合理確定師生比例,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逐步配齊幼兒園教職工。
到2013年,全市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0%以上,專業合格率達80%以上,幼兒教師的年齡結構逐年改善,專業技能和教育水平明顯提高。
逐步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隊伍,增強行政管理和教研工作力量,到2013年,全市城鄉基本建立學前教育區片指導和輔導網絡,基本形成一支專業素質較高的學前教育管理隊伍和教研隊伍。
(五)辦園質量
全市省級一類公辦幼兒園逐年增加,到2013年,達到4所以上,每個縣區擁有1所省一類幼兒園。開展農村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達標評估工作,創建省農村示范性公辦中心幼兒園。對民辦幼兒園進行全覆蓋分類評估,評估結果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向社會公布,以進一步促進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水平。
各級各類幼兒園逐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保育教育,到2013年,市區60%以上、縣鎮40%以上的幼兒園建立校園網或能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活動。
公辦幼兒園的骨干和示范作用有效發揮,民辦幼兒園辦園更加規范。積極開展以省級一類公辦幼兒園、優秀類民辦幼兒園為龍頭,各級各類幼兒園普遍參與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
城鄉幼兒園保教質量差距縮小,農村幼兒園辦園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村學前班管理更加規范。
三、具體措施
(一)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
1. 統籌規劃學前教育機構布局。各縣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本縣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優化學前教育機構布局、滿足幼兒就近入園、加強保教隊伍建設、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加強幼兒園安全防范能力建設等各項工作措施。
2. 盤活區域教育資源。各縣區政府要把學前教育納入基礎教育的整體格局共同謀劃,充分發掘本縣區各類教育資源。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富余的教育資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資源,優先舉辦幼兒園,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面;通過補助辦園經費等優惠措施,積極支持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幼兒園;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通過分園或合作辦園的方式擴大公辦資源。
(二)加快建設,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1. 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幼兒園。新建、改建、擴建的公辦幼兒園,要參照國家有關部委頒布的標準進行建設。其中城市市區、縣城城區幼兒園可按照每3萬常住人口建1所不少于9個班的規模建設。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保持在幼兒在園總數的一半以上。同時,要充分考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園需求。
2. 建設農村幼兒園。按照每個鄉鎮至少辦好1所不少于9個班建制規模公辦中心幼兒園的標準,新建、改建、擴建一批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同時,在村級通過獨立辦園、聯合辦園、校中園、幼教點、幼教班、配備專職巡回指導教師等多種形式發展村級學前教育,逐步完善縣、鄉、村學前教育網絡。改善農村幼兒園保教條件,配備基本保教設施、玩教具、幼兒讀物等。滿足農村廣大適齡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著力保障留守兒童入園。
3. 扶持規范民辦幼兒園。各縣區政府要掌握本縣區民辦幼兒園的基本狀況,優化新建民辦幼兒園布局,積極鼓勵非公資本建設幼兒園。要保證民辦幼兒園合理用地,保障民辦幼兒園合法權益,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資格認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大力提倡興建民辦公助幼兒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項經費、減免稅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多種形式對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予以支持,引導和支持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服務。
4. 推動落實城市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政策。城市住宅小區要根據居住區規劃和居住人口規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套建設幼兒園,配套幼兒園要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規定配套建設幼兒園的小區,不予審批規劃。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由所在地政府統籌安排。要成立由紀檢、發改、教育、城建、規劃、物價等部門組成的綜合督查小組,2011年12月底,完成對城市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清查、回收任務。各縣區政府要將回收的幼兒園用于舉辦公辦幼兒園或普惠制民辦幼兒園。已出租的幼兒園將采取繼續委托辦園或重新競標的方式,實行零租金支持民辦幼兒園辦成普惠制幼兒園。對未按規定配套建設幼兒園的,2012年6月底前完成補建任務。不具備配套幼兒園建設條件的城市住宅小區,開發商應繳納幼兒園異地建設費,該費用由各縣區政府根據本縣區幼兒園建設總體規劃,統籌安排,用于新建、改建或擴建幼兒園項目。
(三)加強管理,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
1. 規范辦園行為。建立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加強常規檢查和督導。開展公辦幼兒園分級評估和民辦幼兒園全覆蓋分類評估工作,建立健全幼兒園保教工作規范與質量評估體系。完善幼兒園自我評價機制,積極探索社區、家長參與學前教育機構管理與辦學水平的監督。
2. 嚴格準入制度。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審批各類幼兒園,建立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實行動態監管。完善并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未取得教育主管部門頒發辦園許可證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加強各類幼兒培訓機構和早期教育指導機構的監督管理。全面禁止使用幼兒教材,規范幼兒園辦班內容。
3. 堅持科學保教。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樹立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原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注重對幼兒進行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智力能力的培養,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傾向。配備專兼職幼教教研人員,加強學前教育教學的指導。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
4. 強化安全監管。各縣區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幼兒園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責任制度,加強安全設施建設,配備保安人員,嚴防事故發生。綜治、公安、教育、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建立全覆蓋的幼兒園安全防護體系,加強對安全工作的監管與指導。各幼兒園要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內部安全管理。幼兒園所在街道、社區、鄉鎮和村民委員會要共同做好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
5. 規范收費管理。市物價、財政部門要根據我市城鄉經濟發展水平、辦園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況,按照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合理分擔教育成本的原則,依據幼兒園等級確定幼兒園、學前班收費標準。各縣區政府要相應地制定本縣區幼兒園、學前班的收費管理辦法,并實行收費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堅決查處各種亂收費。
6. 妥善解決無證辦園問題。各縣區政府要對目前存在的無證辦園進行全面排查,加強指導,督促整改。經整改達到相應標準的,頒發辦園許可證。整改后仍不能達到基本保育教育要求的,所在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締,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園幼兒。整改期間,要保證幼兒正常接受學前教育。
(四)優化隊伍,提高學前教育師資整體素質
1. 積極拓寬師資來源渠道。完善幼兒園師資隊伍培養體系。依托師范類高校,抓好幼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依托中職學校,加大三年制幼兒師范專業建設;積極探索初中起點五年制學前教育??茖W歷教師的培養模式;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其教師身份和待遇依法予以保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備條件的畢業生充實幼兒教師隊伍。
2. 努力建設專業化師資隊伍。加強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主管部門要在教師培訓經費中劃出一定比例,專項用于幼兒教師培訓,一年內培訓300名教師,五年內輪訓完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實施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培訓項目,打造一批名園長和名教師,以示范幼兒園為龍頭,實施園本培訓。進一步完善幼兒教師專業培訓體系,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
3. 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益。根據幼兒園辦園規模和定編標準,逐步配齊配足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建立正常的幼教師資補充機制,滿足學前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學需要。
各縣區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本縣區非公辦幼兒教師工資保障辦法、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和社會保障政策,要求非公辦幼兒園舉辦者與聘用教師簽訂勞動合同,合理確定工資標準,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按時足額發放教職工工資和福利待遇,依法繳納各項社會保障費和住房公積金。積極探索將農村幼兒園教師住房納入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周轉房的新機制。
(五)加強領導,確保學前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1. 強化職責落實。實行市級統籌、縣區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學前三年行動計劃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各縣區政府要認真落實責任主體,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市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加強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服務和管理。
教育部門要完善政策,制定標準,加強學前教育的監督管理和科學指導。擬訂學前教育有關規章制度和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辦好示范性幼兒園,拓寬多元化辦園渠道,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建立幼兒教育督導和評估制度;培養和培訓各類幼兒園園長、教師,制定并完善園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定制度。
發展改革部門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和支持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
財政部門要加大學前教育投入,按照標準滿足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扶持學前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安排的學前教育經費能保障公辦幼兒園正常運轉,保證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做到學前教育經費??顚S?。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合理進行崗位設置,保證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需要;要按照國家規定落實幼兒園教職工的工資待遇、勞動和社會保障、技術職稱(職務)政策。
城鄉建設、規劃和國土部門要會同教育部門在城鎮規劃中合理確定幼兒園的布局和位置,落實城鎮小區和新農村配套幼兒園的規劃、用地;組織協調幼兒園建設的項目管理、安全與質量監督;支持教育部門將閑置的教育資源安排為3—6歲幼兒活動基地,嚴格控制將有限的教育資源挪作他用,確保學前教育資源使用的有效性、公益性。
衛生部門要負責指導幼兒園落實衛生保健方面的法規和規章制度;加強幼兒園衛生保健、保育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崗位培訓,提高幼兒園保育質量;協同教育部門做好3—6歲幼兒科學育兒指導工作,配合做好3—6歲幼兒信息管理工作。
公安部門要加強幼兒園安全工作的監督指導,整治、凈化幼兒園周邊環境,確保幼兒園的校園安全。
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幼兒園食堂新建、改建、擴建的規范化指導,并強化對幼兒園食堂與幼兒集體用餐食品安全的監督監測工作。
婦聯和殘聯等部門要協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對家庭教育、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宣傳指導,發動各級婦女組織宣傳參與3—6歲幼兒的早教普及工作,呼吁社會各界關心學前教育,優化幼兒成長環境,維護幼兒及保教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 加大財政投入。各縣區政府要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落實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設置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新增教育經費要向學前教育傾斜。各級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要逐年提高,到2013年達到2%以上,教育費附加用于學前教育的比例應不低于5%。要加強學前教育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格執行省頒布的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落實貧困家庭幼兒入園資助制度,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各縣區政府在投入上要向貧困地區學前教育重點傾斜。
市財政每年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500萬元,用于支持公辦幼兒園和普惠制混合型幼兒園發展,獎勵規范的民辦幼兒園。對新評為“省級一類園”的公辦幼兒園和新評為“省級優秀園”的民辦幼兒園一次性獎勵15萬元;對新評為“市級一類園”的公辦幼兒園和新評為“市級優秀園”的民辦幼兒園一次性獎勵10萬元。
3. 加大督導力度。要建立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和問責機制,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教育主管部門要把學前教育督導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定期開展責任落實、教師隊伍建設、經費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導檢查,并向社會公布結果。
4. 加強對學前教育事業的宣傳。要充分利用報刊、網絡、電視等各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學前教育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我市學前教育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