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段園新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淮政秘〔2023〕93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淮北市段園新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3年10月28日
淮北市段園新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為推動段園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著力打造協同發展產城融合新城區、新興產業集聚區、生態創新示范區、共同富裕先行區,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通過3年努力,力爭到2026年,段園新型功能區營業收入達12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00億元,四上企業達80家,財政收入達2億元,常住人口達4.5萬人。
二、支持政策
(一)加大財政支持。參照市縣財政管理權限,支持段園新型功能區資金封閉運行。其中,土地出讓金扣除2%集體上繳省統籌外,其余98%撥付杜集區,其中10%用于段園鎮鄉村振興,88%用于段園新型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二)加大用地保障。段園新型功能區項目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組卷所涉及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耕地占補平衡、林地指標,按照指標池管理辦法由市級統籌優先保障,做到應保盡保。(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
(三)加大賦權力度。按照“應賦盡賦”原則,賦予段園新型功能區審批管理權限。在政策期內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收件、優先受理,實現段園新型功能區內所有事項一窗辦理,同時對合規合法的事項進行容缺受理。(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直相關部門、杜集區人民政府)
(四)優化項目支持。對段園新型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水電氣等公共服務配套、教育醫療、農業農村、防洪防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獨立工礦區改造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點項目優先支持納入國家及省重大項目庫,重點行業牽頭部門每年至少向上爭取1個項目予以支持,優先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投資促進中心、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等)
(五)支持市場化建設。積極發揮段園新型功能區平臺公司市場主體作用,支持市級平臺公司與段園新型功能區平臺公司進行優化重組,整合優質資源,給予項目和政策支持。充分賦予運營自主權,將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融資開發、項目管理、專業化服務等通過合規程序納入平臺公司市場化運作,助推段園新型功能區平臺公司盡快達到AA或更高等級。(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杜集區人民政府)
(六)支持薪酬改革。支持對段園新型功能區內的工作人員參照開發區實施薪酬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對淮北市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轉入園區工作的按照規定程序實行“檔案封存”,實行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分離,保留“還原渠道”。(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杜集區人民政府)
(七)強化人才支撐。對引進的各類人才,按照淮北市人才政策激勵標準,按就高原則進行獎補。同一項目不重復享受,其他未盡重大事宜,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予以解決。支持市直單位、市屬國有企業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段園新型功能區掛職。支持選派段園新型功能區優秀干部人才到滬蘇浙等地掛職鍛煉。(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杜集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段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段園新型功能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杜集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段園鎮黨委書記任常務副指揮長,發揮牽頭抓總作用,雙月提請市政府召開市級段園新型功能區建設調度會議。
(二)落實工作責任。落實屬地責任,杜集區人民政府對段園新型功能區建設實行月度工作調度,由區主要負責同志負責組織,主要包括對新型功能區經濟運行、城市建設和改革創新等重點工作進行調度。落實相關市直部門責任,成立工作專班,強化內部協調會商、跟蹤服務,督導推進各項工作務實高效開展。
(三)實施閉環管理。杜集區人民政府負責收集需市級層面協調解決事項,匯總上報市發展改革委,納入市級調度,交由市直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并于一周內給予答復。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對段園新型功能區需市級協調解決事項和支持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定期通報。
附件:段園新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2024—2026年)
附件
段園新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
(2024—2026年)
序號 |
主要指標 |
2022年基數 |
2024年目標 |
2025年目標 |
2026年目標 |
備注 |
1 |
營業收入(億元) |
20 |
40 |
76.7 |
120 |
|
2 |
工業總產值(億元) |
16.26 |
36 |
65.1 |
100 |
|
3 |
四上企業(家) |
41 (規上工業企業27家) |
60 (規上工業企業42家) |
70 (規上工業企業48家) |
80 (規上工業企業54家) |
|
4 |
財政收入(億元) |
0.25 |
0.7 |
1.2 |
2 |
|
5 |
常住人口(萬人) |
3.9 |
4.2 |
4.35 |
4.5 |
基數為2020年普查年份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