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級媒體看淮北】《安徽日報》一版報道我市強化生態治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瀏覽次數: 作者:安徽日報見習記者 許昊杰 信息來源:淮北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3-02-20 07:57 字號:

2月19日,《安徽日報》一版以《礦山披新綠 轉型闖新路》為題,聚焦淮北強化生態治理,構建“五群十鏈”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之路。

淮北市強化生態治理,構建“五群十鏈”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礦山披新綠 轉型闖新路


題圖:2月10日,在淮北市濉溪經濟開發區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鋁箔車間忙碌。本報記者 李 博 攝

近年來,淮北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礦山地質環境大治理大修復大保護,構建“五群十鏈”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

從“烏金之城”到“公園美城”——

生態立市,綠色蝶變

2月10日,記者來到淮北市綠金湖圓夢島,只見湖面碧波蕩漾,不時有水鳥掠過,微風吹拂,撲面而來的清涼和濕潤令人心曠神怡。

“這里曾是房屋坍塌、雜草叢生的采煤沉陷區,治理后變化可大了?!被幢笔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二級調研員朱成文感慨良多。他告訴記者,綠金湖是經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匯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經多年綜合治理后,形成水域面積1.16萬畝,總蓄水量3680萬立方米的人工內湖。

為減輕采煤沉陷帶來的危害,淮北摸索出了“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截至2022年底,該市已投入采煤沉陷地綜合治理資金約157億元,治理采煤沉陷區面積約21.9萬畝,治理率達51.5%。

此外,淮北探索運用新理念、新技術,通過提前挖出表土、注漿加固等方式對未完全穩沉的土地進行提前治理?!氨热纭矌r隔層注漿充填’技術,利用高壓漿液對地下采空區裂隙、離層進行充填,提高地基承載力和穩定性?!敝斐晌慕榻B,基于此技術,淮北礦業集團在煤礦采空區上建成了近百米高的21層現代化辦公大樓。

自綠金湖公園沿創新大道一路向東,迎面山巒起伏的便是被當地人稱為“三青山”之一的泉山。泉山曾因采石導致山體裸露、景觀破壞嚴重,如今,記者現場看到,裸露的山體已鋪上草皮,觀景棧道沿山勢建設,一條人工瀑布從山上落下,山體修復工程已現成果。

“這個采石宕口南北長1.9千米,最高處相對高差120米,被毀山體32萬平方米?!被幢笔辛疑絽^常務副區長李響告訴記者,在泉山項目的治理過程中,利用了“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壯苗栽植、多級提水、培大土堆、覆蓋地膜、修魚鱗坑”七步造林法,有效恢復了礦山生態。

經過一代代淮北人的不懈努力,淮北正向“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山水生態美城華麗轉身,成為全國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樣板區”。

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

“五群十鏈”,產業升級

轉型發展要成功,不僅要甩掉采煤沉陷等生態環境“舊包袱”,也要鍛造新動能。目前,淮北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工業、服務業協調并進。

在淮北市濉溪經濟開發區安徽中基電池箔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鋁箔生產車間內,高水平鋁箔軋機正快速運轉。該公司主要生產汽車動力電池鋁箔等產品,與國內電池行業的多個頭部企業均有合作。

離中基電池箔公司不遠處,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也是一派忙碌景象?!拔覀児局饕a高精度雙零箔、環保家用箔等鋁加工產品,訂單排到兩個月后了?!绷δ恍虏牧隙麻L梁穩告訴記者,該公司的鋁加工產品廣泛應用于數碼電池、新能源汽車、空調制冷等多個領域,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了23億元。

上述兩個企業是淮北市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淮北加快構建“五群十鏈”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建成陶鋁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和精細化工、綠色食品和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5個特色產業集群,形成陶鋁新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等10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優良的營商環境與產業發展互促共融,成為淮北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解。2022年以來,淮北持續深化“一改兩為”,集中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多措并舉補短板、抓整改、促提升,全力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促進產業發展。

2022年,淮北市“五群十鏈”產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約60%,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新能源產業鏈產值增速分別達13.6%和36.8%,淮北陶鋁新材料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產業基地、淮北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產業基地獲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

從“巴掌地”到“高產田”——

鄉村振興,富民強村

2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淮北市濉溪縣五溝鎮廟前村。這里萬畝良田連片,秧苗淺淺,田間還配備了小型氣象站和土壤墑情儀。

“以前這里的地非常零散,機械化耕作很難施展,斜尖子地埂多,種植管理費用高?!蔽鍦湘偢辨傞L王勇表示,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提升,土地零散化的缺點日益凸顯。

記者了解到,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淮北市在廟前村試點推行“一村一塊田”改革,將全村6524塊平均面積不足2畝的“巴掌田”整合成一塊萬畝高標準農田,再將全村土地整體流轉給專業的農業公司,采用先進農業技術和機械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

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集體受益,廟前村“一村一塊田”改革也成為淮北探索鄉村振興的一條新路徑?!按迕袷找鎯H地租一項,每年畝均增收400元以上。村集體并田后每年新增地租收益70多萬元,另增托管服務費20萬元,2023年村集體收入有望達到140萬元?!蓖跤赂嬖V記者,改革后畝均土地流轉價格提高400元至600元,畝均增產50公斤以上,畝均生產成本降低60元至80元。

在安徽柳豐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農場內,成方連片的田地中正在培育小麥良種?!耙郧拔覀兌际菑耐饷尜I進種子,現在是向外輸出良種?!绷S種業董事長劉超介紹,該公司目前流轉土地2200畝用于小麥原種繁殖,并依托家庭農場、合作社擴大繁育小麥、大豆良種的規模,銷售網絡覆蓋十幾個省市。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柳豐種業通過“企業+科研院所+基地”的運行模式推進“種子工程”,選育出小麥新品系30余個?!敖陙?,我們培育出了適合在安徽種植的新品種,并向很多農戶傳授復播大豆技術,提高農戶收入?!眲⒊f。

2022年,淮北建成高標準農田22.5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1.8%。該市完成“小田變大田”改革18.35萬畝,土地流轉率提高9個百分點,有效破解了農業規?;l展難題,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