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淮北市委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安徽省委關于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意見》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加快建設精致淮北,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總體要求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重大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當前,我市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十分艱巨,法治建設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必須堅持法治思維,確立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市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次全會部署要求上來,不斷開創法治淮北建設新局面。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大局和諧穩定,加快推進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精致淮北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目標。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目標任務,加快建設法治淮北。到2020年,立法能力不斷加強,立法質量顯著提升,地方性法規規章逐步完善;行政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體制機制健全完善,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全民法治觀念明顯增強,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 加強憲法法律實施,推進地方立法工作
(一)健全憲法法律實施制度保障。各級黨委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健全人大監督“一府兩院”的制度體系,保證法律法規得到遵守和執行。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落實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機制。普遍開展憲法教育,每年十二月四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國家憲法日宣傳教育活動。落實憲法宣誓制度。
(二)做好地方立法準備工作。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重大部署,加強立法能力建設,爭取盡快獲得地方立法權。建立健全市人大立法機構,增加有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等法治實踐經驗的人大常委會委員比例,建立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加強市政府法制機構建設,充實立法人員。
(三)適時開展地方立法活動。配合全國人大、國務院和省人大、省政府做好立法調研和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征求意見等工作。加強保障精致淮北建設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立法調研,在法律賦予的立法權限內,適時開展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立法活動。堅持立法和改革發展相銜接,提高政府規范性文件質量,必要時將行之有效的規范性文件上升為政府規章或提請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三、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嚴格執行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得法外設定權力,不得減少本部門法定職責,無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動落實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強化縣、區政府執行職責和鎮(街道)公共管理、社會服務職責。
全面建立并實施市、縣(區)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權力事項增減調整動態管理機制,及時修訂部門 “三定”規定。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規范管理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推進政府管理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向事中、事后監管。
(二)健全依法決策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堅持和完善聽證制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探索建立政府性合同審查制度。堅持依法開展經濟活動,完善招商引資政策,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制定完善具體實施辦法。
(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屬地監管、重心下移、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市、縣(區)政府執法隊伍種類,重點在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質監、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游、資源環境、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內推行綜合執法,在有條件的領域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
完善市、縣(區)行政執法管理,鼓勵支持并規范委托執法、派駐執法,實行屬地監管。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理順城管執法體制,重點厘清市區之間、相關部門之間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職責劃分和執法協作,探索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向鎮延伸。
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健全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完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四)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確認等執法行為。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堅持文明執法,開展柔性執法。堅持合理行政,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并向社會公布。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責任追究,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
(五)強化行政權力監督制約。完善監督體系建設,增強監督合力。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完善和落實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制度,實行主要負責人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程建設等事項制度和末位表態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監督管理,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強化行政復議監督,進一步健全完善行政執法監督、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等常態化監督機制。完善糾錯問責和特約人員聘任機制。
(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各項規定。重點推進行政權力運行、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公共安全、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建立第三方機構對政務公開工作監測和績效評估制度。建立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新聞發布工作機制。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
四、 大力加強公正司法,著力提高司法公信力
?。ㄒ唬┞鋵嵈_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制度。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制定實施具體操作辦法。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依法出庭應訴工作,健全行政機關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檢察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
?。ǘ┩七M司法職權運行體制機制建設。落實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要求,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完善社區矯正工作制度,理順工作銜接機制,加強矯正機構和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實戰化工作體制。
落實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的懲治力度。落實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立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完善刑事和解制度。落實審級制度。完善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行政強制措施司法監督制度,依法糾正行政強制違法行為。檢察機關應及時督促行政機關糾正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探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明確紀檢監察和刑事司法辦案標準和程序銜接,依法嚴格查辦職務犯罪案件。
健全司法機關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探索建立司法機關辦案人員職權清單制度,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和合議庭、主任檢察官及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積極推進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和檢察院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帶頭辦案制度,落實誰辦案誰負責,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穩妥推進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統一審核、統一出口”管理機制。
?。ㄈ嫿ü柟馑痉C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檢察機關適時介入重大刑事案件偵查制度,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完善并落實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制度,發揮庭審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并落實犯罪嫌疑人訊問、刑事案件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逐步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完善旁聽庭審和訴訟檔案查詢制度。積極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完善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
?。ㄋ模┘訌娙藱嗨痉ūU?。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依法不得作出有罪判決。加大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加強對刑訊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建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逮捕后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落實刑事案件立案、撤案、移送審查起訴等關鍵節點告知制度。切實解決執行難,規范執行程序,落實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法律制度,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共享和信用懲戒聯動機制,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落實終審和訴訟終結制度,實行訴訪分離,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訴權利,逐步實行由律師代理申訴制度,對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ㄎ澹娀痉ɑ顒颖O督。政法委要加強對司法機關的監督。紀檢機關要認真查處司法活動中的違紀行為。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民主監督。落實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拓寬人民監督員監督案件范圍,重點監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的立案、羈押、扣押凍結財物、起訴等環節的執法活動。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規范媒體對案件的報道,防止輿論影響司法公正。
開展公正司法、廉潔司法主題教育,建立司法人員廉政檔案制度。依法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依法懲治司法掮客行為,防止利益輸送。對因違法違紀被開除公職的司法人員、吊銷執業證書的律師和公證員,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
五、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ㄒ唬┥钊腴_展法治宣傳教育。實施五年普法規劃,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堅持和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堅持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推行公務員年度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建立健全黨政機關法治講座和在線學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要開設法律教育必修課。狠抓青少年法治教育,制定中小學法治教育規劃,科學設置中小學校法治知識課程,落實和完善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制度。
?。ǘ┙∪辗ㄐ麄鹘逃龣C制。加強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要在普法教育中發揮職能作用。全面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積極面向社會開展本部門本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志愿普法活動。把普法宣傳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推動法治公益廣告公共場所、公共區域全覆蓋,積極運用新媒體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互動性和滲透力。完善法治文化建設體制機制,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培育法治文化示范點。
?。ㄈ┩七M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推進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深入開展法治縣(區)、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依法行政示范單位、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和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加強村(居)“兩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提升部門、行業、基層法治化水平。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和為民服務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人民法庭、檢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層政法單位規范化建設,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
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探索實行失信發布制度,建立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完善誠信建設協調會議制度。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打造“好人之城”城市品牌,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增強法治淮北建設的道德底蘊。
?。ㄋ模娀ㄖ卧诰禄幢苯ㄔO中的服務職能。發揮法治在精致淮北建設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推進精良產業打造,嚴格以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規劃引領煤電、煤化工、食品、機械制造等產業發展,強化政府監管職能,打造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精良產業;以法治推進精深文化培育,落實相關文化法律制度,健全完善創城體制機制,著力培育淮北特色群眾文化、法治文化,注重挖掘相風漢韻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人文薈萃、特色彰顯的精深文化;以法治推進精美城市建設,堅持依法編制城市規劃、加強建設管理、改善生態環境、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宜居宜業宜游的精美城市;以法治推進精細作風錘煉,嚴格執行黨內法規制度,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作風建設、效能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錘煉干群齊心、用心做事的精細作風。
?。ㄎ澹┙ㄔO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網絡平臺建設,建設符合市情、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強縣、區法律援助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加大司法救助財政投入力度,實行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有效銜接。加強刑滿釋放、社區矯正等特殊人群的安置幫教工作。大力發展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業,推進縣域公證體制改革,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行為。探索建立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強化司法鑒定監督管理。
?。┙∪婪ňS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構建對維護群眾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健全基層社會服務管理機制,普遍建立和規范運行鎮(街道)、村(社區)為民服務中心(代理站)和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站),推行“說事室”做法。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深入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強對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工作,推進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建設。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決制度。
深化平安淮北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落實領導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重點管理、一票否決等制度。推進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機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嚴厲打擊涉及黑惡勢力、嚴重暴力、毒品、邪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完善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機制。依法強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網絡安全等重點問題治理。依法規范網絡管理,凈化網絡環境。
六、 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領導
?。ㄒ唬┙∪I導制度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要加強和改進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定期聽取法治工作匯報,每年召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工作會議,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加強黨委法制機構建設,建立黨委法律顧問制度,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各級黨委要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中積極發揮作用。
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模范遵守憲法法律,貫徹黨委決策部署。
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政法工作的組織形式,要適應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新形勢,加強和改進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保障憲法和法律法規正確統一實施。政法機關黨組織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加強政法機關黨的建設,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保障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ǘ﹪栏駡绦悬h內法規制度。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強化黨規黨紀嚴于國家法律的意識,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遵行黨章,嚴格遵守黨規黨紀。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抓早抓小。強化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監督,提高執行力。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相關規定,依紀依法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嚴禁 “吃喝風”“紅包風”“賭博風”“走讀風”。嚴格執行領導干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項制度規定,著力整治各種特權行為。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
?。ㄈ┘訌姺ㄖ喂ぷ麝犖榻ㄔO。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建設。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落實法律職業準入和職前培訓制度,建立健全招錄法治專門人才制度,暢通法治工作部門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完善法治工作人員職業保障機制。重視解決基層法治人員不足問題。
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企業設立公司律師。加大對律師行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律師承擔公益性法律服務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加強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法律服務人才跨區域流動機制,逐步解決基層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問題。
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高校法學教育,有計劃安排各類法治人才到黨校、行政學院、高校等開展業務培訓,建立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雙向交流機制。
?。ㄋ模娀熑温鋵嵑投讲榭己?。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督查考評機制,強化目標管理,實行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述法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和結果運用力度,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及單位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先評優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