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 見行動·工作動態】我市攻克“三關”助力便民停車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盤存量、擴增量、優管理,全面推進便民停車行動落實落細。截至11月30日,全市新增城市泊位20067個,其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767個,超額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開展專項行動,過“存量”關。開展整治利用專項行動,積極盤活“沉睡”資源,充分釋放閑置資源。我市結合物業管理“三大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物業管理住宅小區地下停車位(庫)整治利用專項行動,充分釋放閑置的停車位,嚴厲整肅“只售不租”行為。其中,開展源頭治理,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車位(庫)租售行為;強化對存量車位監管,提高地下車位(庫)使用效率;突出老舊小區車位改建,持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今年以來,累計督查住宅小區439個,羅馬公館二期、東湖公館、金色云天(西苑)等小區已完成整改,釋放小區地下閑置車位12399個。
巧用夜間資源,過“增量”關。今年推出541個夜間免費停車泊位,讓“位”于群眾,排憂解難暖民心。通過動態調整布設路內公共停車泊位,重點彌補醫院、學校、老舊小區等車流高峰時段的停車需求,在不影響交通安全和車輛正常通行的基礎上合理施劃,今年共施劃328個“限時停車泊位”,此車位允許居民在夜間、周末、法定假期等基本停車需求較大的時段限時停車。
搭建智慧系統,過“技術”關。統籌現有停車資源,提高利用率,我市建設城市智能停車信息服務平臺“淮優出行”。目前,“淮優出行”APP已上線運行,共接入約3.7萬個停車泊位,支持華為商城、蘋果商城下載,實現微信小程序同步使用,支持微信、支付寶聯動支付訂單,實現充電網點查詢、停車場泊位查詢、泊位誘導等功能,實現停車資源信息共享共用,為群眾出行提供“一網通查”的便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