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舉措》政策解讀
為推動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制定《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舉措》)。
一、編制背景和依據
今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舉措>的通知》(皖政〔2025〕14號)精神,淮北市立足實際,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制定淮北市《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舉措》。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從市級層面加強政策統籌實施,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對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保持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態勢具有重要意義。起草過程中,結合我市實際,重點考慮以下三點:一是貫徹落實政策要求。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淮北實際提出了更加具體、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工作舉措。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的短板弱項,針對房地產市場疲軟、消費增長不足等突出問題發力,注重政策的實效性。三是強化政策系統集成。加強財稅、金融、科技、產業等政策協同,提高政策實施整體效能。
三、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
經與省、市相關部門溝通對接,結合我市實際,起草形成了《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舉措(初稿)》,2025年2月27日,書面征求25家單位意見,11家單位提出18條修改意見,采納意見17條,其余未采納或部分采納意見,已與相關單位溝通并達成一致。3月10日至4月10日,通過市發展改革委網站公開向社會征集意見和建議,在公示期內未收到公眾意見和建議。4月1日,再次書面征求16家單位意見,6家單位提出13條修改意見,采納意見12條,其余未采納或部分采納意見,已與相關單位溝通并達成一致。4月8日,市委政法委同意《舉措》風險等級為低風險的結論并備案。4月11日通過市市場監管局公平競爭審查。4月25日通過市司法局合法性審查。其間,汪繼宏常務副市長主持召開專題調度會議,對《舉措》進行深入研究討論。由市政府于2025年6月26日正式印發。
四、工作目標
通過消費與投資雙輪驅動、傳統產業與未來產業協同升級、科技創新與開放合作雙向發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推動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
五、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是更大力度提振消費。一是著力提升消費能力。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8萬人左右。城鄉低保標準不低于上年度。二是擴大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組織開展美食系列活動,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150場以上。建立商貿主體培育庫,力爭全年新增商貿主體140家以上。三是擴大高品質文旅產品供給。依托淮北工業博物館、夔牛天街,打造體驗式消費場景。提升臨渙古鎮茶文化和老街旅游休閑功能,推動淮海戰役紅色旅游開發。
第二部分是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強化重大項目牽引。開展淮北市“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攻堅年”行動,依托《淮北市重點項目節點生成導則》,加快推動項目前期工作。二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全年簽約、開工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14個、182個,其中工業項目簽約、開工分別達190個、160個。三是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加快實施市本級政府性投資指導計劃,推動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建成通車,市一小二中南湖校區、實驗學校擴建項目投入使用。四是加強項目建設要素保障。落實“線下線上定期會商+重點亮燈項目現場核查”機制,全力做好項目土地、資金、能耗等服務保障。五是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深入實施開發區提質擴量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完善開發園區排水防汛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部分是下好創新先手棋。一是加大科技創新攻堅力度。支持企業申報省級科技攻堅項目,每年滾動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0項以上。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開展產學研項目300個,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50億元。三是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全年申報省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3家以上,認定市級創新平臺20家,創建省企業技術中心5家。四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做實做強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獲批校企聯合科研與人才培養項目15個以上,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5名以上。
第四部分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推進四大優勢產業集群成勢。加快工業企業培育,2025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及汽車零部件2個產業向千億級邁進。二是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提檔。力爭全年新增省級服務業集聚創新區3-5個,培育5A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家。三是實施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積極培育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努力打造1-2個省級應用場景。四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重點領域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項目150個。五是培育壯大數字產業。積極培育大數據企業、數據服務商,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和算力平臺建設。
第五部分是推動經營主體提質擴量。一是大力培育優質企業。力爭全年創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家以上。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80家。二是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深入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支持民營企業做大規模、做強品牌。三是加大助企惠企力度。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億元。開展制造業“百場萬企”產業供需和要素對接活動20場次以上。四是支持企業并購重組。發揮淮北市支持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協調工作機制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并購做強產業鏈、拓展新領域,加快推進陶鋁研究院并購重組。
第六部分是全力鞏固外資外貿基本盤。一是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積極參與“徽動全球”出海行動,組織參加廣交會、華交會、跨交會,引導帶動關聯產業鏈企業“組團出?!?,力爭全年新增培育進出口實績企業10家以上。二是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完善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對跨境電商產業園組織的30人以上政策業務培訓,給予資金支持,單場活動最高3萬元,單個跨境電商產業園最高30萬元。三是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資。用好“??蛨A桌會”等特色外資招引品牌。制定市級外資激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給予相應支持。
第七部分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一是深入實施潛力地區提升行動。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建設段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二是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有序推進全市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4個、供排水管網10.5公里。三是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優化新建商品房價格備案,高品質住宅企業可自主定價并公示“一房一價”。四是加快建設江淮糧倉。建設高標準農田13萬畝以上,小麥播種面積不低于206萬畝,單產達506公斤以上,力爭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二連豐”。五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全年新增精品示范村12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190個。六是全面促進農民增收。開展防止返貧致貧常態化監測幫扶,重點推進產業幫扶提質增效,年度銜接資金支出100%,項目完工率100%。
第八部分是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一是優化利企便民服務。持續開展“企業家懇談會”“企業家接待日”等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力度。二是規范涉企執法和收費。深入推進“綜合查一次”執法改革,鼓勵各行政執法主體利用遠程方式開展非現場檢查,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
六、創新舉措
全面提振經濟,以“引客入淮”計劃為抓手,精心策劃美食主題活動,擦亮“煤美與共、湖上淮北”文旅品牌。創新實施項目建設“星期六會商”機制和市級部門一把手直接服務項目機制,全面優化審批流程、強化調度效能、提升投資質量。強化創新策源能力,滾動支持企業申報省級科技攻關項目,深化與中科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產學研協同,加速濉溪縣鋁基新材料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落地。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升級,聚焦現代煤化工產業縱深發展,促進煤炭資源從燃料向高端材料轉化,覆蓋煤炭開采、電力生產及新材料應用等關鍵領域的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重點布局智能采礦機器人產業,加快煤礦安全場景的智能技術應用突破。設立年度財政專項培育資金,系統性提升企業家隊伍建設和企業創新創業能力,同步強化產業研究及專班發展能力建設。加大外貿企業支持力度,對年進出口額6500萬美元以下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按展位費、交通費及展品運輸費70%給予補助(單次上限5萬元/企業年度上限20萬元)。統籌城鄉融合建設,提升縣城綜合服務承載力,推進城市醫療集團與縣域醫共體一體化發展,對符合條件的“城品活力貸”提供1%貸款貼息,市級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省市級和美鄉村中心村及美麗宜居自然村莊建設。優化政務服務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企業家懇談會”與“接待日”活動,精準破解企業訴求,持續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并嚴查涉企違規收費。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將以務實擔當、創新突破、精準服務為導向,切實抓好各項政策貫徹落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八、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國民經濟綜合科 0561-3198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