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市教育局對淮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JY088號建議的答復

    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 市教育局 發布時間:2024-09-11 16:17 字號:

    尊敬的賀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建議,現答復如下:

    一、主要問題與建議

    誠如提案中所述,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雖然取得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如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程度不深,企業參與熱情不高,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本區域重點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匹配度不高,在淮院校畢業生留淮就業創業率低等方面的問題?,F就提案中提出的建議回應如下,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二、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職教大會精神,把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和增進民生福祉的著力點,在創新上發力,在改革上攻堅,積極為推進淮北“五宜”幸福城市建設賦能加力。2022年淮北市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榮獲省政府激勵表彰(第1名),省教育廳獎補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中央及省級資2971.9萬元。

    一是持續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來,相繼出臺《淮北市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淮北市職業院校“專業對接企業、院校對接園區”雙對接活動實施方案》,對接服務“五群十鏈”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優化調整中、高職專業結構和建設方向,2023年中職學校梳理招生專業45個,新增機電汽修類等5個專業,停辦財經商貿類等11個專業,高職院校梳理招生專業49個,新增化工類等4個專業,停辦文化藝術類等10個專業。修訂完善《淮北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全8所職業院校與省內107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4所院校入選省級校企合作示范學校,12家企業入選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設投資規模達500萬以上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5個、省級實訓基地33個、省級重點特色專業35個,4個案例入選全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年培養1.2萬余名畢業生走向社會,眾多畢業生就業后快速成長為各行業的“金藍領”。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企業現場工程師和示范性職教集團建設,組建淮北現代職業教育聯盟1個、職教集團4個,行業企業參與數量及院校所占比例均位居皖北前列。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以上支持淮礦集團投資舉辦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其企業辦學典型做法被安徽教育工作情況采用,得到省人大謝光祥副主任肯定批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2022年為產教融合企業減免稅費2750.63萬元。2023年,會同市發改委制定《淮北市建設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淮北市獲批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二是著力示范創建,提升育人質量。以推進部省共建技能安徽為抓手,投入近20億元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能力,扎實推進職業院校“雙高”和“雙優”建設?;幢甭殬I技術學院入選省級高水平高職學校,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成功立項安徽省高水平專業群培養單位?;幢惫I和藝術學校、濉溪職業技術學校先后被評為“安徽省A類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建成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個市級公共實訓中心。實施特色學徒制試點工作,探索建設校中廠、廠中校合作機制,培育遴選特色學徒制試點學校3所。推動X證書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實X證書師資培養培訓和績效分配制度,促進崗課賽證融通,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實現高質量升學就業,全市8所職業院校近萬人次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建成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3+3+2)貫通培養體系,中職在校生達2.4萬余人,高職院校在校生達1.6萬余人,應用型本科院?;幢崩砉W院2023年在校規模突破8千人,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顯著增強。

    三是堅持德技并修,夯實內涵基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深入推進“三全”育人,舉辦首屆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大賽,將理想信念、工匠精神、質量意識、信息素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幢惫I和藝術學校、濉溪縣職業技術學校入選全省“三全育人”培育示范校,2個系部、2個工作室入選省級“三全育人”典型學部、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設單位,3個案例入選安徽省職業學校教學創新和思政課典型案例。多次承辦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賽事,20多名學生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多次淮海經濟區四省十地市“淮海職教杯”創新創業大賽,獲獎成績優秀?;幢甭殬I技術學院2019級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生孫福均,實習期間代表企業參加長三角地區服裝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被安徽省總工會授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在職業院校蔚然成風,彰顯了職業院校技能育人的生動成果。

    四是深化“三教”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建立校企“高水平專業教師”互聘機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與行業技術規范實現聯動融合。近年來,1部教材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1人獲評“全國先進個人”,7部教材獲首批“十四五”省級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立項;立項推行7門課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形態教材,獲批3個國家和省級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2023年,60位教師在國家和省級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國二4人、省一8人、省二23人、省三35人),2門課程課程獲評省級在線精品課程。職業院校充分挖掘師資、場地、資源等優勢,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職業教育資源,走進社區,走進車間,為企業員工提供靈活多樣的職業技能培訓,我市職業院校年均培訓近5萬人次,為提升技能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五是加強就業創業教育,促進充分就業。會同市人社局、市經信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學生在淮實習就業的實施意見》(淮人社〔2022〕22號),邀請市就業部門專家創業輔導培訓、舉辦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開展畢業生就業政策、就業觀念、 面試禮儀、應聘技巧等培訓,引導畢業生科學規劃就業方向、積極留淮就業創業。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2023年,全市4個職教集團8所職業院校走訪企業406家省內218家、省外188家,簽訂校企合作框架協議20余份,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就業基地,拓展實習就業意向崗位約500余個。精心調查收集畢業生求職意向和企業的招聘崗位信息,開展線上線下校園招聘會、就業指導和就業政策宣講活動42場,點對點將就業信息推送到畢業生手中,提升人崗匹配精準度和實效性,積極引導畢業生留淮實習見習、就業創業。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和產業轉型發展服務。2所高職院校,2023屆畢業生6056人,初次就業統計5365人,就業率 88.59%,其中升學543人,直接就業 4822人。直接留淮就業1403人,占比29.1%,比去年降幅較大,原因為2022家社招生基本為淮北戶籍學生,直接留淮就業。6所中職院校(含技師學院2所),2023屆畢業生6119人,初次就業統計5698人,就業率93.12%。其中升學3957人,直接就業1741人。直接留淮就業1610人,占比64.56%,比去年增長3.69個百分點。

    六是強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完善中高職培養體系,首批建成1個高職專業學院、3個高職中專分校。按時按質完成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整改任務,4所學校全面完成整改銷號任務。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緊密對接省市“十大新興產業”“五群十鏈”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探索實施企業鏈長制、院校鏈長制雙鏈對接,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與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共建應用化工產業學院”、與市高新區管委會共建新能源應用技術產業學院”、與中煤遠大淮北建筑有限公司共建“裝配式建筑技術產業學院”;淮北工業和藝術學校、濉溪職業技術學校與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育人新模式,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出臺《關于深化市校合作的實施意見》(淮政辦〔2023〕10號),“共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基地等九個方面,發揮在淮高校、省直高校的教學、科研、人才、平臺優勢,加快創新人才培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融入長三角、淮海經濟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2023年與長三角地區高等院校深入開展交流合作,經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批準,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組建的安徽(淮北)高等研究院即將在淮落地建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建議緊密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實際,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契合黨的二十大以來黨和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判斷,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黨的二十大對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越來越突出、實踐要求越來越明確、規律認識越來越深入,主要集中體現在“1+3+3”的系列重要論述中。其中“1”,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的“要重視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這是總書記繼“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之后作出的又一個帶有總括性、指導性的重大論斷;第一個“3”,就是總書記 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三個重大戰略舉措;第二個“3”,就是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快建設包括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內的“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是職業教育更好融人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三個重要努力方向。

      貫徹落實好黨和國家的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部署,當前我們肩負四大任務。一是完善管理體制。要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和教育觀,推動職業教育建設發展全面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有關規劃、政策體系、議事規則、預算保障。二是健全職教體系。要樹立科學的職教理念,有效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三是提升內涵質量。要準確把握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新階段,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系統推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四是增強服務能力。要深化四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塑造四像(學校像企業、教室像車間、教師像師傅、學生像學徒),實現四在(課程上在車間里、作業寫在產品上、知識長在技能中、質量體現就業上),全面增強服務我“五宜”幸福城市能力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市委黨代會精神,聚焦五宜幸福城市建設發展目標,繼續堅持打基礎、創示范、建體系、抓共建、優服務、促發展的思路,積極構建產業、專業、就業“三業”聯通,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通的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全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重點推進項工作。

    一是全面踐行立德樹人使命。全面加強職業院校黨建工作,積極實施“同心工程”,引導各院校民主黨派成員扎實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匯聚發展合力。加強“三全”育人培育學校、典型學部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設。發揮課程思政鑄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打造思政課教師創新團隊、思政課示范課堂,遴選課程思政經典案例。加強通識教育,夯實職業院校學生文化基礎。堅持以賽促教,組織開展職業院校師生技能大賽、班主任能力比賽、創業創新(職業規劃)大賽,以大賽引領教育教學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改革。   

    二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夯實中職,做強高職,推動中職、高職銜接式培養,高職和本科院校一體化貫通培養。協助市人社局、市經信局等部門做好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摸排調查,完善政校行企對話協作交流等機制,繼續支持校企共建高水平現代產業學院,謀劃制定支持校企雙制定向培養緊缺人才 促進在淮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加快建立校企雙制定向培養緊缺人才制度,加快培養適合我市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以訂單培養、雙師指導、新型學徒等為抓手,引領校企深度融合,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吸引集聚在淮院校畢業生留淮就業。

    三是構建職普融通發展新格局。從三個維度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延伸“長度”,即職業教育向下延伸到基礎教育階段,向上延伸到本科及研究生階段,積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與普通教育并行互通,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拓展“寬度”,即職業教育不僅培養初、高中畢業生,也培養培訓在職和待業人員,與技能培訓體系融通,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加厚“密度”,即職業教育充分滿足廣大青年的就學、就業、升學需求,實現個人的自主選擇,與個體多樣化需求。選1-2學校試辦綜合高中班,探索實施職普融通教改模式,舉辦高職專業學院或高職中專分校,擴大“3+2”“3+3”貫通培養,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四是打造產教融合新生態。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對接服務“五群十鏈”重點產業,加快職業院校專業優化結構、改造升級,探索實施校企“雙導師”育人機制。推動融入長三角、淮海經濟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廣中國特色學徒制試點經驗,探索建設校中廠、廠中校合作機制。按照 “四象”“四在”“四接”示范要求,培育示范校夯實技能基礎,提高技能素質。擴展X證書覆蓋面,促進崗證融通、學生成長和高質量就業。

    五是加大職業教育宣傳力度。完善市縣(區)校三級宣傳網絡,抓好職業教育重大政策、重點工作、典型案例、突出成就、成才典型宣傳。指導各校開展勞模、工匠大師進校園活動。鼓勵引導職業院校學生積極留皖留淮實習創業就業。

    文件下載

    電話咨詢

    優惠內容

    我要辦事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遮挡一级毛片性视频|国产永久视频夜色资源网|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