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4年,淮北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持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及成效
(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一是夯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一把手”親自抓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重大問題17個。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召開依法治市會議和述法會議,專題部署研究法治建設工作。二是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聽取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市中院、市檢察院黨組工作情況匯報,支持本級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對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加強監督。三是推進法治學習常態化。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12次,市級領導及部門負責同志旁聽庭審50余人次。組織“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題報告會,舉辦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專題班、市政府法治講座暨全市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提升各級領導干部法治意識和依法履職能力。四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掛圖作戰、季度調度。深化“一府兩院”協作聯動,做實“府檢聯動”,新建檢察監督與執法協作等10項機制,加強行政爭議化解機制建設。
(二)以深化改革為關鍵,全面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優化政府機構職能。精簡8個機構、68個內設機構和41名行政編制,統籌調劑領導職數向重點部門傾斜,在城市管理、應急管理等部門科學設置執法科室,實現機構設置更加精干、編制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出臺市級“綜合查一次”事項清單(第一批)。有序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131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證明辦事”。出臺入企檢查備案制度,避免重復檢查、多頭檢查等問題,入企檢查整體滿意度達94.3%,相關典型經驗做法被全省推廣。三是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完成17項“微改革”事項,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律法規政策清理工作,確定涉企規章、政策、行政規范性文件537件,廢止100件,修訂41件。開展送法進企、法治體檢、律所結對等專項活動,搭建法律服務供需對接平臺。
(三)以服務大局為目標,持續規范行政決策程序。一是夯實依法行政制度基石。完善政府立法機制,出臺《淮北市政府立法協商工作辦法》;立足小切口,出臺政府規章《淮北市網絡餐飲外賣監督管理辦法》等;在全省率先出臺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操作規程、合法性審查過錯責任追究和容錯免責辦法,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二是提升重大行政決策管理質效。嚴格履行市政府常務會研究議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查等程序,全年審查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93件。三是發揮法律顧問智囊作用。深化法律顧問管理改革,制定《市直黨政機關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在重大決策、依申請公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共出具法律意見100余件。
(四)以嚴格規范為重點,不斷完善行政執法工作體系。一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精簡市縣兩級執法隊伍,七個領域外執法隊伍全部撤銷,市本級保留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市場監管等4支執法隊伍,涉改人員全部轉隸到位。推行“三書同達”制度,形成“處罰+修復+指導”三位一體的涉企行政執法新模式。二是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行政處罰“一案雙查”,全年核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35件。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執法檢查2130人次,整改問題1882個。開展“藥械化”專項整治,全年查辦“藥械化”案件367件。三是提升執法監督質效。持續推進執法監督體系建設,公開選聘35名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選定17個執法監督聯系點,拓寬社會力量參與行政執法監督渠道。
(五)以安全穩定為核心,著力提高依法治理水平。一是高質推進人民調解工作。在全市14個鎮(街道)、53個村(社區)建成“一站式”調解中心,實現“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采取“嵌入”方式設立“一杯茶”調解室495個,一杯茶調解法推廣以來調解案件12780件。我市《南坪小推車“六推”調解法》成功入選全國第七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二是扎實推進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全省首創建立36個行政復議代辦點,協助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10件次,提供法律咨詢200人次。全年共辦結行政復議案件、行政應訴案件1092件,糾錯率10.07%,同比降低1.13個百分點。全市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289人次,出庭應訴率達63.94%,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在全國行政復議優秀文書評選中,我市一行政復議法律文書榮獲一等獎,為全省唯一。三是提高突發事件依法處置能力。加強應急預案管理,修訂市總體預案1個、專項應急預案16個。開展專項應急預案演練30余次,各類應急隊伍處置測試47隊次。
(六)以陽光政府為導向,縱深推動權力透明運行。一是加強監督合力。強化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03件和市政協提案148件。二是加強行政權力監督。開展行風熱線、在線訪談373期,市長辦公會專題研究12345熱線高頻事項。深化審計監督,全年組織實施審計項目41個,查出違規金額1.57億元、管理不規范金額27.8億元。開展民生實事、食品安全、農村環境整治等專項督查24次,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見效。三是加強政務公開、政務誠信建設。提升政策發布解讀質效,市級發布政策解讀材料71篇。全面深化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工作專項行動,解決全市政策存量問題323個,問題化解率99.38%,涉及金額1.1億元。
(七)以智慧高效為引擎,持續深化數字治理法治化。一是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構建文件庫多功能結合的復合檢索體系,方便群眾快速、準確獲取所需政策。整合各領域公共企事業單位常用便民信息,建設公共企事業單位“一站式”信息公開平臺。探索城市電子屏一體化改革,實現直管到屏到戶、內容可管可控、功能互聯互通、管理高質高效。二是加快數字政務建設。積極推進“一網通辦”,全程網辦率達97.6%。深化數據“跨區域”共享,837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淮海經濟區“跨省通辦”。三是優化政策兌現平臺。深化政策免申即享,上線惠企政策807條,其中“免申即享”政策691條,占比85.6%。去年以來累計兌付政策資金4443.06萬元,惠及企業493家次。
2024年,雖然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對標對表法治政府建設要求和人民群眾期望,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法治建設的整體性和協同性有待加強,部分領域業務工作和法治建設融合度不高。二是基層法治隊伍力量薄弱,鎮(街道)合法性審查專業力量及執法力量不足。三是基層執法監管能力有待提升,完善的執法監督格局尚未形成。四是法律服務供給不足,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效發揮不足,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仍需加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淮北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法治建設的有關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不斷健全制度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持之以恒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努力開創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淮北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抓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貫徹。與中國政法大學共建全國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合作基地,常態化開展法治教育,促進法學理論和法治實踐有機結合。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培訓班,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水平。二是抓實法治政府建設組織保障。全面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重要工作及有關重大問題。全面整改中央依法治國辦來皖法治督察反饋的問題,組織開展《淮北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評估驗收。三是抓實重大行政決策制度落實。全面執行《淮北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淮北市合法性審查過錯責任追究和容錯免責辦法(試行)》,扎緊約束權力的制度籠子。四是抓實政府立法機制建設。科學制定年度政府規章立法計劃,加強重要領域立法,推動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效。五是抓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持續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六是抓實社會法治化治理。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推進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扎實推進“八五”普法驗收,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特此報告。
文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