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實錄】淮北市生態環境局“宣傳展示好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變化,講清楚這一成績的來之不易”主題新聞發布會

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發布時間:2025-06-03 14:15 字號:

主題:宣傳展示好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變化,講清楚這一成績的來之不易

時間:2025年6月3日

地點:淮北市生態環境局六樓會議室

參加人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萬睿,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永超,水科負責人吳淼

參加媒體:安徽日報、中安在線、安徽經濟報、安徽法治報、淮北市傳媒中心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淮北市生態環境局宣傳展示好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變化,講清楚這一成績的來之不易主題新聞發布會,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的領導有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萬睿,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永超、水科負責人吳淼。今天新聞發布會主要內容是向大家介紹十四五以來淮北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采取的主要措施,解讀2025年六五環境日暨淮北環保宣傳周系列活動方案》,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應邀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安徽經濟報、安徽法治報、淮北市傳媒中心。歡迎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

 

主持詞下面,請萬睿書記介紹我市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萬睿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借此機會,我謹代表淮北市生態環境局,向多年來關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界人士致以誠摯問候和衷心感謝!十四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突出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藍天保衛戰連續三年完成省考核目標。其中,2023年上半年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位列全國第11位,2024PM2.5均濃度(42.5μg/m3)較2020下降12.0%,重污染天數較2020年減少4天。2025年,截至62日,我市PM2.5平均濃度52.1μg/m3,同比下降6.3%;PM10平均濃度86.4μg/m3,同比下降2.6%;重污染天數1天,同比減少3天。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25%提高75%。2022年、2023年水環境質量考核完成情況位居全省第一方陣,2024年第一季度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20251-5月,4個國控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類及以上標準,水質優良率100%,優于年度目標25個百分點;3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66.6%,優于年度目標33個百分點;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三)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我市農用地暫無污染點位,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續保持在100%;治理農村黑臭水體70個,面積52.4萬平方米。2025年計劃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43個,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23個,完成率53%。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有序實施11臺煤電機組超凈排放改造和臨渙焦化、鴻源煤化超低排放改造,關停退出恒力電業2臺煤電機組,淘汰282蒸噸及以下生物質鍋爐,燃煤熱風爐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實現動態清零。關停退出燒結磚瓦企業30家,完成眾城水泥粉磨站、龍旺攪拌站6家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5.4%,一企一策診斷非電行業重點用能企業,提出節能技改措施152項,節能約17萬噸標準煤。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205.7萬千瓦,建成充電樁6950個,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市縣鄉充電樁全覆蓋城市。新型儲能穩步增長,2024年光儲產業營收達139.6億元。促進交通運輸結構優化。累計注銷環檢不達標車輛16160輛、淘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3364,完成400輛國四、國五柴油車輛尾氣深度治理,796輛公交車全部更新為新能源,新能源出租車占比達55.3%。開通公鐵水聯運線路13條,2024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長16.7%,公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長29.6%。

(二)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源頭管控改善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均納入地表水生態補償考核,建成31座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實現水質實時監控。投資12完成城區雨污分流工程。投資約5.07億元濉溪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提標改造。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進老濉河尾水濕地等工程建設,城市污水處理體系日趨完善。嚴格水域空間管控。明確河湖管理線2566公里,推進引江濟淮輸水工程,投資2500萬元完成濉溪群眾喝上引調水項目清水廊道配套工程,有效改善水環境。關停自備水源井336眼,壓采置換地下水3800m3。建成省級節水型單位48個,臨渙焦化獲評安徽省節水標桿企業。全力推進再生水利用配置。再生水利用率達31.16%,超省平均水平。煤化工基地實現園區廢水零排放。我市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全省唯一地市)。強化跨界河流協作治理。建立健全跨界聯防聯控機制,聯合宿州、商丘開展污染源排查與河湖溝塘清理工作,加強跨界區域水環境監管,定期召開共保聯治會議,共享水質監測數據污染源信息,共商治理措施。《探索跨界水體“共保聯治”》入選淮北市2024年度十大“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案例。

)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40余萬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88%,畜禽糞污利用率達91.6%。20246月,全省農村黑臭水體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場會我市召開,積極推廣程閣村模式。云南、河南等省市先后來淮學習借鑒。持續治理采煤沉陷區。累計投入167億元治理采煤沉陷區23萬畝,治理率達54.1%,居全國前列,先后建成綠金湖、南湖、碳谷湖等多個生態公園。加快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實施完成烈山、花山等25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443公頃。建成綠色礦山12家,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7%。推進“無廢城市”創建。成立無廢城市工作專班,專班下設5個工作組,明確職責,建立健全推進機制和保障體系。印發《淮北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任務清單,制定6個方面32項具體任務,推進實施。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保的強大合力,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美好淮北貢獻生態環保力量。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萬睿書記的介紹,下面請楊永超副局長為大家介紹2025年六五環境日暨淮北環保宣傳周系列活動情況。

楊永超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2025年六五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先行。我市緊緊圍繞這一主題,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生態環保法律法規、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低碳生活無廢城市建設等內容。弘揚生態文化,培育生態道德,引導公眾積極投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偉大實踐,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先進事跡、先進人物的學習宣傳,發揮榜樣示范和價值引領作用,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生活的生動局面。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宣傳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進行系列宣傳。

宣傳周活動在6月上旬開展,系列活動將貫穿至年底。

65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將聯合市人大環資委、市總工會、市司法局、安徽大學和淮北師范大學舉辦美麗中國我先行”——2025年世界環境日暨淮北市首屆企業生態環境法律知識競賽啟動儀式。

同時,市政府南世紀廣場同步開展六五環境日集中戶外宣傳,現場設立宣傳咨詢臺、宣傳標語、橫幅,向市民發放宣傳材料、宣傳畫宣傳紀念品。邀請市發改委等16市直單位及淮礦集團等8家企業共同開展戶外集中宣傳。六五環境日及宣傳周期間,我們還將通過電視臺、淮北日報及政務新媒體平臺發布主題海報、宣傳視頻及稿件,推廣國家和省級活動信息;聯動4家環保企業舉辦開放日活動,增強公眾參與;開展生態環保五進志愿服務,深入基層普法答疑;協調通訊運營商發送公益短信,倡導全民共建生態文明。

與往年相比,今年系列主題活動亮點紛呈,創新推出分眾化、立體化生態文化系列活動,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一是社會層面。思想引領與實踐創新并重。聯合多部門舉辦美麗中國我先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大賽,首創宣講+競賽模式,聚焦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熱點,面向全市征集原創宣講作品。決賽優勝者將組建宣講團,開展為期半年基層巡講,通過理論+案例形式生動傳播生態理念,推動全民踐行兩山理論,為綠色轉型示范城市打造思想引擎。

二是企業層面。法治護航與綠色發展共贏。聚焦企業環保合規,主辦首屆企業生態環境法律知識競賽,覆蓋煤礦、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創新線上初賽+線下復賽+現場競答三級賽制,通過微信公眾號答題、筆試選拔、現場必答搶答等環節,激發企業員工學法熱情,強化企業環保法治意識,助力無廢城市建設與資源型城市轉型。

三是青少年層面。青春賦能與本土實踐聯動。組織開展第四屆環保少年說系列活動:舉辦美麗中國我先行主題辯論賽,結合南湖生態修復、碳谷湖建設等本土案例,引導青少年深化對生態治理的思考,推動辯論成果進社區、進校園,形成小手拉大手輻射效應。舉辦無廢城市知識競賽,通過線上線下競答,普及固廢資源化知識,培育青少年綠色生活習慣,打造低碳校園示范樣板,為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注入青春動能。

四是社會協同。全域宣傳營造共治氛圍。組織各企事業單位自主開展環保宣傳,通過戶外廣告、官網、LED、宣傳畫等多元形式,普及生態環保法規與知識,形成政府搭臺、社會響應、全民共建的生態文化傳播矩陣,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主持人:感謝楊永超副局長的介紹,下面,媒體記者提問。


問題:我是安徽經濟報記者,今年以來我市空氣質量雖有改善,但完成“十四五”約束性指標形勢仍然嚴峻,請問下一步推動空氣質量改善的主要措施有什么?我想請萬睿書記簡要介紹一下。

萬睿我們深入分析當前制約淮北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原因,聚焦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以公路為主等問題,持續加大《淮北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方案》實施力度。一是加強重點領域污染減排。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淘汰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加快實施臨渙焦化、眾城水泥和11臺煤電機組深度改造等重點減排工程,鞏固提升磚瓦企業轉型發展。實施化工、鋁基等產業集群升級改造,推進園區集中供熱和大宗貨物清潔運輸。用煤項目依法實行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大力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提升重點行業煤炭、水泥等大宗物料清潔運輸率,加快淘汰老舊車船。加強建筑工地、道路揚塵和礦山綜合治理,持續開展“潔凈相城”行動。二是加強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跟蹤研究成果應用,深入開展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重點行業VOCs深度治理,排查整治低效失效VOCs治理設施,核查企業儲罐、敞開液面無組織排放情況,大力推進低VOCs原輔材料替代。充分利用走航監測、用電數據監控等非現場監管手段,及時發現異常問題線索,并處理處置到位。三是加強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提升污染預測預報水平,加強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分析研判。持續開展績效分級,動態更新涉氣企業“一企一策”應急減排清單,加大協商減排力度。推動責任落實,強化部門聯動,健全完善監督機制。積極參與長三角、淮海經濟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減區域污染傳輸影響。

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將于近日進駐我市,開展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專項督察,對于督察組指出的問題,我們將立行立改,逐項制定方案,建立整改臺賬,全力推動問題整改到位,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問題:我是安徽法治報記者,生態環境部門為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推進哪些項目建設,以及針對即將在汛期出現的水質波動風險,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汛期水質安全?我想請水科負責人吳淼簡要介紹一下。

吳淼: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市推進蕭濉新河、龍岱河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建設,老濉河尾水濕地建設項目、水環境智慧監管能力建設項目和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項目。完善跨區域水污染共保聯治機制,推深做實跨界生態補償,全面推行檢察長+河湖長協同治理模式,沱河全流域系統治理。積極謀劃澥河等水生態修復儲備項目。加快引江濟淮治污規劃項目工程實施進度,保障淮北群眾早日喝上引調水。

為有效應對汛期水質波動風險,我市將采取以下措施確保汛期水質安全:一是強化跨界聯防聯控。印發實施《跨界河流治理情況存在問題分工方案》,與上游地區聯合排查污染源,共享水質數據,加密入境斷面監測,嚴防汛期污染輸入。二是強化污染源排查。加強對重點污染源和潛在風險源的排查力度,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存在的超標排放、非法排污行為。三是深化“河湖溝塘”清理。清除河道垃圾、雜草,避免汛期污染物集中入河,改善河道環境。四是加密水質監測預警。汛期加密對重點斷面和敏感區域的水質監測頻次,及時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同時,聯動水務、氣象部門,利用在線監測實時追蹤水質變化,及時處置異常。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市有效應對汛期水質波動風險,確保汛期水質安全穩定。

問題:我是淮北傳媒中心記者,我市如何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取得更大成效?我想請楊永超副局長簡要介紹一下。

楊永超:一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銜接市域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守牢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全面落實排污許可制,實施排污權交易,建立市、縣兩級排污權政府儲備庫,讓資源環境要素向新興產業和優質項目集聚。強化非現場執法監管環境信用監管,完善生態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二是強化環評引領和剛性約束。通過規劃環評,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有效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建一批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發揮減污降碳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嚴格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嚴把環境準入關,源頭控制產能過剩、污染嚴重、高耗能行業建設項目。

三是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動沱河、澮河、澥河、蕭濉新河等重點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治理機制。持續開展相山區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盡快摸清生態家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同處置機制,健全環境風險管控體系。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嚴格開展生態文明成效考核評價。同時,在重要時間節點舉辦科普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

主持人: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發布人,謝謝媒體朋友,再見!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