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淮北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暫行)的通知
淮政辦〔2023〕25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淮北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暫行)》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2023年11月24日
淮北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
(暫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結合我市實際,每年從市農業高質高效發展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支持肉牛產業發展,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肉牛養殖擴容增量。促進規模養殖,對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牛舍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存欄基礎母牛50頭(含50頭)或存欄育肥牛100頭(含100頭)以上的養殖場,符合動物防疫和環保要求的,對新建或者改擴建部分,每平方米補助50元,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加快肉牛良種繁育推廣。支持基礎母牛繁育,對存欄基礎母牛10頭(含1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實行“以存欄母牛定補貼主體,以新增犢牛定補貼資金”,對新繁育的犢牛給予每頭500元的補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推動肉牛產業提檔升級。凡在本市備案屠宰企業屠宰加工的育肥出欄肉牛,養殖場(戶)可憑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銷售票據等相關憑證,按500元/頭的標準申報補貼。對市內備案屠宰企業或肉牛加工企業產值在上一年基礎上每增加5000萬元,給予20萬元的獎勵。鼓勵肉牛企業創品牌,對當年新認定為“淮優”“皖美農品”品牌的,分別一次性給予2萬元、5萬元獎勵;對當年創建成國家、省級名牌的,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當年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勵;對當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支持使用口子酒糟飼喂肉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支持糞污資源產業化發展。繼續實施秸稈產業化支持政策和糧改飼項目。對新引進或改造提升以畜禽糞污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源企業、有機肥生產企業,按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額30%的比例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培育肉牛產業特色鎮、示范村。鼓勵有條件的鎮村,因地制宜發展肉牛養殖,對實現養殖場建設規范化、糞污處理資源化,肉牛年飼養量5000頭以上的鎮、1000頭以上的村,可認定為肉牛產業特色鎮和示范村。對當年新增肉牛飼養量達到5000頭以上的特色鎮和1000頭以上的示范村分別給予100萬元和20萬元的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鼓勵建設標準化公租牛棚。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鎮(涉農街道)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統籌使用農業項目資金、申報專項債、利用社會資本等方式,建設標準化公租牛棚,優先支持光牧一體的標準化公租牛棚建設。鼓勵現有小型養殖戶“退戶入棚”,對租賃公租牛棚的養殖戶,每年給予50%的租金補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依托市農科院,充分利用國家、省級農業科技部門和高??萍假Y源,組建技術服務專家團隊,開展人才培養、良種繁育、成果轉化和疫病防控。探索開展“科技特派員(團)+企業+基地+合作社”等服務模式。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符合《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修訂)》(皖政辦〔2017〕77號)的,按文件兌現獎勵政策。鼓勵科技創新,在市級重大專項項目立項中給予優先立項支持。對企業牽頭在淮舉辦大型專業協會或年會的,一次性給予10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
八、搭建開放合作平臺。搭建產業服務平臺,支持運用智慧化手段,建立肉牛、飼草交易大市場。鼓勵肉牛龍頭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肉牛產業化聯合體,推行酒糟、秸稈飼料化等節糧養殖模式,為本市養殖主體提供市外架子牛購買、疫病防控、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服務,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對給市內養殖場(戶)(不含牽頭組建產業化聯合體的養殖企業自身)提供架子牛服務達到1000頭以上的產業化聯合體,每頭給予100元補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九、完善財政金融保險政策服務。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肉牛養殖業,對肉牛養殖貸款主體按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60%給予貼息。積極探索政府、保險公司、銀行、養殖主體“四方聯動”的金融扶持政策。推廣肉牛養殖特色保險,每頭肉牛保額提高至15000元,養殖場(戶)自繳保費20%。(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淮北監管分局)
十、支持肉牛產業用地需求。各縣(區)要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合理布局和預留肉牛產業發展用地空間。鼓勵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存量設施農業用地、未利用地以及其他農用地發展肉牛產業,鼓勵通過多種方式盤活使用各類工礦廢棄地。肉牛加工等使用國有建設用地時,在確保土地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可將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的產業類型等要求納入供地條件,實施“標準地”供地。肉牛養殖、輔助設施用地和飼草種植,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和其他農用地,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對暫時無法明確具體位置的肉牛養殖項目,在鄉鎮和村莊規劃中采取“留白”方式,重點保障肉牛養殖項目落地。對肉牛養殖和輔助設施占用一般耕地的,各縣(區)要將該項目納入各縣(區)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
本政策補貼資金列入市財政產業扶持政策清單,實行總量控制,申報資金總額超出本年度專項資金總額時,實際兌現資金額度按比例壓縮核減。同類政策不得重復獎補。
具體實施細則由市農業農村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政策由市農業農村局負責解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暫定有效期2年。